“胸痛,吸气时肺部像被粗糙的网兜上了,一口气疼一下。”“失去了嗅觉,什么味道都闻不到,像活在真空里。”“我永远不会忘记那种感觉。那不是疲劳,而是筋疲力尽。”
这些是新冠肺炎患者痊愈后描述的后遗症,读他们的回答,每一条都令人难受。
很多人都小瞧了新冠病毒的“破坏力”,认为只要痊愈,就能像没事人一样生活。可事实并非如此,新冠病毒自从发现至今,病毒迅速变异,一次又一次刷新着人们的认知。
即便是真痊愈了,病毒留下的后遗症,也会对身体造成永久性的损伤,成为治愈者们摆脱不掉的阴影。
每周服用189颗药
一名叫Amy Watson的幼师在新冠痊愈后,以为自己能和过去一样过正常人的生活。却不曾想,虽然病毒被攻克了,留下的后遗症,却差点要了她的命。
她发帖说,自己的自主神经被破坏了,影响到了她的呼吸、心脏、视觉、嗅觉等功能,甚至出现了脑损伤。
她列举了自己的后遗症症状,每一条都令人心惊胆战。
因为症状的折磨,她不能正常入睡,躺下去,肺部会剧烈疼痛。不能正常洗澡,一接触到热水心跳就会加速。最痛苦的是不得不放弃自己最爱的马拉松,现在的她连正常行走都困难。
为了控制这些症状,她在过去一年里,每周要服用189颗药,活活把自己吃成了一个“药罐子”。
新冠留下的后遗症,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可怕。
新冠痊愈后,他们丧失了嗅觉
国外有一个论坛,聚集了超过6000人。网友们在这分享自己的病症,这其中有很多人是相似的:
“香水闻起来像臭鸡蛋。”
“爱人的体味令人作呕。”
“咖啡闻起来像死鱼。”
而在这里分享的人,无一例外,都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。
在治疗过程中,他们曾出现过暂时失去味觉和嗅觉的症状,如先前感染新冠的查尔斯王子,嗅觉和味觉久久未能恢复。
医生给这个症状取了个名字:嗅觉倒错。也就是说,他们和普通人的嗅觉颠倒了。
有人要忍着恶心为家人冲泡咖啡,有人一靠近伴侣就觉得臭不可闻,甚至有人连日常进餐、喝水都成了问题,无论吃什么都味同嚼蜡。
更令人绝望的是,这是因为神经纤维受损导致的,所以如何治疗“嗅觉倒错”,专家们目前还一筹莫展。
有数据统计,这6000多人不是个例,在全球感染新冠的所有患者里,大约6.5%的人即便痊愈,依然无法恢复嗅觉。
等待他们的,是我们想象不到的痛苦和折磨。
中学生科研,助力新冠研究
而更残酷的是,以上这些症状只是“冰山一角”,不得不承认,痊愈患者的生活,可能回不到最初的模样了。
于疫情而言,他们是“幸存者”,至少能重获新生。但同时也是不幸的,毕竟“后遗症”的折磨不容小觑。
目前看来,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知还远远不够,尤其是新冠“后遗症”,大家好像都闭口不提。可不提不代表不存在,我们想让更多人意识到,新冠病毒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。
因此疫情的预防、治疗和研究,每个部分都显得至关重要。而现在,中学生也能为此贡献一份力量了。
尽管新冠病毒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威胁,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,一切会往好的方向发展。
1
新冠疫苗
想研究新冠,可以先从认识新冠病毒开始。从新冠病毒的蛋白结构、感染传播机制出发,阐明新冠疫苗的设计原理和研究进展,让他们对病毒和疫苗有更科学、全面的认识和理解。
该项目适合对
生物化学、生物医学工程、药物设计
感兴趣的学生
2
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新冠疫苗的副作用
新冠病毒非常"狡猾",发生突变的速度也很快。正所谓"知己知彼,百战百胜",研究新冠病毒的进化模型,对于学术界也同样具有价值。
中学生可以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,探索新冠病毒的进化历程和原因,并基于机器学习进行进化预测,为疫苗设计提出参考。
该项目适合对
生物信息学、生物医学、计算机科学技术
感兴趣的学生
3
新冠病毒进化模型
为了应对病毒不停的进化,新冠疫苗也在不断迭代。对生物、计算机感兴趣的学生,可以把这两个学科相结合,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COVID-19疫苗的副作用。
在本课题研究中,学生将使用VAERS的数据监测COVID-19疫苗的开发进展,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针对人群的不良事件风险。
该项目适合对
生物信息学、生物医学工程、遗传学
感兴趣的学生
人类与疾病的对抗从未停止,科学家们日以继夜的努力,为的就是造出一扇足以抵挡病毒的大门。而这些走在世界前沿的研究方向,也能给小小科研人们带来启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