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早申告一段落,国内录取的情况不容乐观,这让不少的国内申请er都有些望而却步。
这样的抱怨不单是国内学生,其实外网也有不少申请er在疯狂吐槽!油管上一个整活高手就总结了理工er梦中情校MIT花式拒绝申请的100个理由,让我们来一起开开眼!
标化/GPA没刷满?不录!
想申工程/计算机/统计学/物理?不录!
没有拿得出手的赛事经历?不录!
是亚裔?抱歉,录不了!……
这上面的原因有夸张成分,但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如今TOP院校的申请之难。尤其是在中国学生最爱申请的热门专业比如CS和工科,申请难度更是地狱级别。
除去娱乐成分,MIT到底会因为什么拒绝中国学生呢?今天就跟着小师姐一起走近MIT花式拒Offer的背后原因吧~
1客观存在的亚裔偏见
随着申请理工科的优秀中国学生越来越多,优异的标化成绩遍地都是,同质化也愈发严重,招生官需要一些新鲜、亮眼的材料去了解学生的个性。
而很多中国的学生在这方面,是有所欠缺的。很多中国学生通常只拿得出手优异的成绩,却缺乏个性化的学术背景。
因此,招生官在看到亚裔的时候,就会产生刻板印象,认为你只是没有个人特色的“流水线”优等生。想要获得招生官的青睐,就要让招生官感受到你在有强悍的专业实力的同时,也能在理工科之外有所成就。
添加小师姐,了解学术规划
2太过专一未必是好事
每年CS、工程等热门理工专业的竞争激烈程度是有目共睹的,如果就是瞄准热门专业去的,根据目前的申请情况建议不要“一棵树吊死”。
如果是明确想冲Top 20 CS、工科的学生,可以均匀分配学校和专业,广撒网才能避免辛苦准备却颗粒无收的惨剧。如果学生有其它方向的学术方向,或对专业并没有那么执着,那就选择别的专业先拿Offer再说!
当然!不少学生还是拒绝“曲线救国”,一心只想翠录自己梦情专业的。作为连续5年斩获MIT计算机录取的专业学术规划团队,我们也想给大家分享一些故事。
这位学生和其家长都非常明确自己的申请方向,一早就打听清楚了MIT的“好球区”,并在有方的学术规划下朝着那个方向努力。
就像家长说的一样,我们不能把“申请做成填空题”,缺什么补什么,他们更在意学生活动的完整性。因此,精准的学术规划至关重要
看完这篇采访,你是否对个性化的学术规划产生了兴趣?基于他们的兴趣爱好、学业情况、专业方向等要素进行综合规划,引导他们走上梦校申请之路,开启人生的另一种可能,这是有方一直以来坚持的初心。
如果你也想获取这位同学的同款定制科研规划,赶紧扫码添加小师姐,开始专属你的科研之路吧!